Research
Advanced Manufacturing Center
Release time: 2018-12-11 browsing:

Advanced Manufacturing Center (AMC), as one of the innovative research teams of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of Jiangnan University, have undertaken a series of research projects at state,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level and established many comprehensive bases and platforms featur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joint efforts with various businesses. Equipped with professional R & D facilities like Laboratory of Tribology and Surface Engineering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Center, AMC has been pursuing such major research fields as Tribology and surfac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odern integrat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system, Precision and non-traditional machining technology, Reversing engineering and 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 Manufacturing automation, Computer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s well as Intelligent CAD/CAM. There are 41 research faculty members, 15 of which are professors, 14 associate professors and 12 lecturers, including 36 doctors, 8 doctoral degree supervisor and 24 master’s degree supervisors.

AMC has been planning it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its disciplinary advantages and superior location so as to form it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it has carried out scores of research projects including 6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und Projects, 10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und Projects for the Youth, 6 Jiangsu Natural Science Fund Projects, and a large number of other projects either entrusted by Wuxi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or large enterprises. In addition, AMC has also accomplished much in terms of the application of its research findings into production, helping lots of businesses with their design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projects and yielding a batch of leading research findings of wide applicability in China. Currently, AMC is gathering its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with its strength and advantage increasingly apparent in Super-precision leveling of hard and crisp materials, Tribology and surfac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Digit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Non-traditional machining technology and so on.

教師簡介

姓 名 職 稱 研 究 方 向

張婕 教授/博導 1.微納工程材料、器件、工藝及應用

趙軍華 教授/博導 1.微納複合結構界面強度及失效行為的多尺度研究;2.複雜結構三維斷裂、疲勞和壽命預測

劉禹 教授/博導 1.精密機電一體化與裝備自動化;2.微器件增材制造與柔性傳感器;3.軟材料、表面工程與微納米技術。

趙永武 教授/博導 1.先進表面處理技術2.特種精密加工技術;3.輕化工材料和技術;4.材料磨損原理及耐磨性

吉衛喜 教授/博導 1、數字化智能化制造技術與系統2、現代集成制造技術3、現代制造工程管理

武美萍 教授/博導 1.數字化設計與制造2.複雜裝備智能化制造領域

俞經虎 教授/博導 1.仿生機器人設計和優化設計

田常錄 教授/碩導 1.材料斷裂、疲勞、結構失效分析;2.計算力學及工程應用;3.機械結構設計和優化.

李慶忠 教授/碩導 1.摩擦學及表面工程;2.精密超精密加工技術;3.潤滑油添加劑複配技術。

袁根福 教授/碩導 1.激光精密加工理論與技術2.材料表面強化技術

曹毅 教授/碩導 1.機器人動力學及智能控制

何雪明 教授/碩導 1.機械CAD/CAM2.間歇分度凸輪機構3.逆向工程

呂彥明 教授/碩導 1.計算機輔助設計及制造2.模具CAD 3.特種工藝技術。

章軍 教授/碩導 1.機器人2.流體傳動與控制3.柔順機構

董淑宏 副教授/碩導1.碳納米管增強納晶基體複合材料的力學行為

紀小剛 副教授/碩導1.逆向工程技術;2.計算機輔助設計;3.快速原形技術;

颉芳霞 副教授/碩導1.金屬激光快速成形2.高性能輕金屬材料近淨成形

劉利國 副教授/碩導1.摩擦學2.表面工程3.液壓傳動

倪自豐 副教授/碩導1.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術2.先進表面防腐技術

錢善華 副教授/碩導1.仿生機械設計及振動測試2.摩擦學及界面工程3.潤滑材料與潤滑技術

闫俊霞 副教授/碩導1.機械動力學2.振動理論與應用3.動态優化設計

于培師 副教授/碩導1.柔性傳感與智能多孔材料的設計2.非常規服役環境下材料力學行為3.機械結構的疲勞、斷裂與損傷容限設計

張超鋒 副教授/碩導1.結構大塑性非線性分析2.多功能結構輕量化設計3.多物理場結構設計

程峰 副教授 1.潤滑理論與軸承技術;2.旋轉機械動力學;3.智能制造技術

侯曉雅 副教授 1.微納功能性材料2.傳感器材料合成

劉新佳 副教授 1.機械設計與制造

任志俊 副教授 1.化學熱處理自動控制及優化控制2.制動摩擦材料3.材料成型技術

周建華 副教授 1.制造裝備設計2.材料加工技術

卞達 講師 1.塗層技術與納米摩擦學

曹澍 講師 1.粉末成型3D打印工藝2.微滴噴射成型制造

陳彥秋 講師 1.精密控制2.增材制造

劉汝盟 講師 1.微納系統動力學2.機械振動分析

彭威 講師 1.數字化制造2.有限元技術應用及開發

錢陳豪 講師 1.材料加工工程;2.塑性成形工藝

孫琎 講師 1.複合材料力學

孫明 講師 1.機械設計與制造

王全龍 講師 1.超精密加工工藝與裝備2.微納制造工藝

王震宇 講師 1.納米複合材料2.微器件增材制造與柔性傳感器

徐傑 講師 1.機械加工工藝與切削刀具技術;2.大數據分析與機器學習

張朝陽 講師 1.低碳制造2.智能制造系統

成果展示

微納功能材料、增材制造及柔性電子研發

微納工程是材料科學、電子信息、增材制造工藝及智能制造裝備等多個學科參與開發的興欣科研領域。通過交叉學科之間的知識滲透,實現跨學科基礎及應用科學的深入研究:1)開發微納有機/無機/複合材料系統以滿足多種功能、多層套印、多種智能制造工藝的需求,并提高材料的功能性及工藝穩定性;2)設計制備先進光電及傳感器件,通過微納結構設計、功能性材料匹配、制造工藝過程等多方面創新和優化得到高性能、柔性、大面積分布的高性能器件;3)結合材料流變學、流體動力學,材料界面科學來優化微納制造工藝,提高增材制造及套印精度;4)為微納增材制造需求開發智能制造設備和檢測技術。研發的功能性微納材料,智能制造工藝,先進柔性電子電路,光電器件,傳感器将直接服務于可穿戴電子,家庭護理,智能包裝,物聯網等領域。團隊迄今已發表高質量SCI論文80餘篇(Adv. Mat., JACS, JMCA, etc.),專著一本,專著章節4篇,國際授權發明專利20餘個,主持并參與國際柔性電子行業标準及路線圖制定若幹(IEEE,IPC,iNEMI)。

先進材料與結構的宏-微觀力學性能研究

一、面向國家重大裝備的需求,對複雜載荷工況下的結構關鍵部件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缺陷、裂紋進行精确應力應變場分析,發展新的斷裂準則;對結構關鍵部件的裂紋萌生、擴展進行模拟預測分析,建立結構的強度評估和壽命預測的虛拟試驗分析平台。二、采用連續介質力學理論與分子動力學耦合的多尺度方法研究先進材料與結構尺寸依賴的機械-物理性能,為工程應用提供可靠的理論支撐和技術指導。相關成果已成功應用于國防某重大裝備的設計與壽命預測及多家跨國公司的産品設計等領域。團隊發表高水平SCI論文80餘篇,SCI他引600餘次;團隊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基金1項,青年基金3項,省部級人才項目、江蘇省重點研發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等基金項目。

圖1材料裂紋、缺陷實驗及理論研究 圖2納米材料力學性能的多尺度研究

硬脆材料化學機械抛光技術研究

化學機械抛光(CMP)是硬脆材料實現全局和局部平坦化的最佳方法,針對傳統的化學機械抛光存在抛光液利用率低、對晶片表面産生表層、亞表層損傷等問題,研究超聲精細霧化供液技術,通過特殊供液裝置導入到抛光界面上進行抛光,形成光滑無損傷納米級表面。項目組研究内容涉及IC芯片單分子層材料去除模型與機理研究、超聲霧液CMP系統研制抛光液研制、抛光工藝參數的優化以及超聲霧液CMP的材料去除機理的研究。研究方向獲得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研)和2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結題)➿⚽✨➿,申請發明專利4項,發表高質量論文30餘篇。

離散型智能車間與智慧工廠平台DFS

面向離散、高端裝備與智能制造方面研究,應用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研發了數字化智能工廠系統平台DFS,對傳統離散型、特種裝備及零部件非标生産體系進行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改造與流程再造,與多個企業在智能制造方面進行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應用。開發的智慧工廠應用平台,實現PDM/CAPP/ERP/MES/DNC/QMS全面集成。

近年團隊在國内外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發表高水平SCI論文30餘篇,主編、編著國家級規劃教材2部、省級重點精品教材2部。申請發明專利18項,獲得8項軟件著作權。團隊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青年基金3項,省部級人才項目、江蘇省自然基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等基金項目。科研成果已在多家裝備制造企業應用示範。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個、二等獎4個、三等獎3個。

功能器件一體化制造工藝與裝備應用開發

精密智能系統工程研究團隊主要從事精密機電一體化、器件增材制造和複合材料微納米制造技術研究,為智能傳感網絡在健康監測、電子皮膚、交通、能源等領域應用建立堅實的硬件基礎與工藝規範。團隊在工程類SCI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IEEE Transactions、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發表論文60餘篇,英文書籍章節3篇,國内外專利申請60餘項。團隊已承擔省部級科研課題項目(含重點研發課題)與橫向⏭➰課題10餘項,完成精密機械裝備與器件原型8項,正在為國内多個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積極采用。典型成果包括: 1).高性能數控三維成形平台,精度高,控制器内嵌邊緣優化算法,制造出具有高性能的減振材料;2).液面自組裝與近場打印技術實現了大面積、低成本、高分辨率的柔性納米結構薄膜制備;3).研制出大尺度可拉伸(>500%的拉伸量)應力傳感器及高性能熱敏柔性傳感器;4).無溶劑金屬導路直接沉積方法,完成常溫下的高導電線路高速制備。

汽輪機葉片模具專用CAD系統開發與應用研究

汽輪機葉片模具專用CAD系統開發與應用研究,獲輕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該項目在建立專家庫的基礎上,實現了專家知識驅動的汽輪機葉片模具設計全過程分設計工序的自動化、參數化、智能化。該成果的應用使整體設計效率提高了5-6倍,使新産品工藝設計能力由原來50個/年提升至300個/年以上,實現了整個鍛造工藝設計過程數據無縫連接,減少了轉化誤差,提高了模具的設計質量,減少了模具的返工率,提高了工藝設計穩定性,綜合設計效率大幅提升,加快了高端裝備制造業動力關鍵零部件研發過程,提升了産業化制造能力。三年累計為企業創造效益超過1800萬。

汽輪機葉片模具CAD系統

自動修型

Baidu
sogou